登录 | 注册(即赠500元)
设为首页 | 收藏本站
当前位置:首页 > 玉石文化 > 正文

细说古人的玉雕世界

来源:和田玉 发布时间:2018-07-31 13:38:25 人气: 评论:0

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,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,其包含有“宁为玉碎”的爱国民族气节,“化为玉帛”的团结友爱风尚,“润泽以温”的无私奉献品德,“瑕不掩瑜”的清正廉洁气魄……中国人爱玉、惜玉、崇玉的历史悠久,人们对玉的喜爱也一直延续至今。今天的故事,就从这些美丽石头

\

  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,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,其包含有“宁为玉碎”的爱国民族气节,“化为玉帛”的团结友爱风尚,“润泽以温”的无私奉献品德,“瑕不掩瑜”的清正廉洁气魄……中国人爱玉、惜玉、崇玉的历史悠久,人们对玉的喜爱也一直延续至今。今天的故事,就从这些美丽石头讲起——

  古人爱玉 君子之德美如玉

  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在《说文解字》中说:“玉,石之美者。”国人对玉的喜爱,几千年来绵延不断。《礼记》中有言:“古之君子必佩玉”,“君子无故玉不去身”,《诗经》也有“言念君子,温其如玉”的记载,可见古人对玉的钟爱之情。

  从矿物学角度讲,玉就是一种天然的石头。为何这种石头会得到古人的喜爱呢?

  先从考古实物中找找玉的“身影”。目前,我国发现最早的玉器,是出土于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(新石器时代中期)的玉玦、玉匕、玉锛等一批小型玉器,距今已有七八千年的历史。也就是说,八千多年前,我们的祖先已经开始崇尚玉文化。

  古人爱玉,并非纯粹是因为外在的美丽,而是重其内涵。人们佩玉在身,以此自勉自比,作为自己的人生启示,规范自己的言行不要出格,所以自古有“君子比德于玉”的说法。《说文解字·玉部》中记载:“玉,有五德:润泽以温,仁之方也;勰理自外,可以知中,义之方也;其声舒扬,专以远闻,智之方也;不折不挠,勇之方也;锐廉而不技,洁之方也。”这就是说,古人认为玉中蕴含五德。

  相传,远古时代黄帝分封诸侯时,就以玉作为他们享有权力的标志,以后许多帝王的“传国玺”也都是玉做的。商代使用墨玉牙璋来传达国王的命令,在有文字记载的周代也已开始用玉做工具。历史上,最著名的一块玉就是“和氏璧”。早年间,它曾辗转于各路诸侯之手,后被秦始皇制成传国玉玺,上书“受命于天,既寿永昌”八个鸟虫形篆字。在和氏璧存世的千余年间,被奉为“天下所共传之宝”,后不知所终。

  中国是世界上开采和使用玉最早、最广泛的国家。古书上关于它的记载很多,名称也很杂,如水玉、遗玉、佩玉、香玉、软玉、汉白玉等等。我们常说的“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”,表达的是一种气节,不会为了私利就出卖原则。

  可以说,中国有着八千多年的用玉史,三千多年的玉器研究史,我国玉器历史之早、延续时间之长、分布之广、器型之众、做工之精、影响之深,为其他任何国家所不能及。

  匠人巧琢精雕细刻添灵气

  商周时期,玉器集中出土于大中型墓葬之中,玉器种类更加丰富。按器物用途大致可分为礼玉类、武器与工具类、装饰品及杂品类,其中装饰类玉器是这一时期出土玉器的大宗。这一时期,玉器不仅是墓主人生前地位与财富的象征,也是宗教与礼制的载体。

  《周礼》中这样规定,“以苍璧礼天,以黄琮礼地,以青圭礼东方,以赤璋礼南方,以白琥礼西方,以玄璜礼北方。”古代的方位顺序是“天地东南西北”,分别用六种有色玉器代表。璧,内圆外圆;琮,外方内圆;圭,长条形,上尖下方;璋,形状如圭,两头带尖;琥,弧形,雕成虎形;璜,弧形,一般雕成龙形或鱼形。

  上世纪70年代,宝鸡国墓地曾出土了玉、石等文物1300多件,其中以鹿、虎、鸟、鱼等为造型的动物玉雕形象生动,器形精美,是上乘之作。2016年10月,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新增了常设专题展“明月照琼琚——古代玉器与艺术生活展”,展览汇集宝鸡地区先秦时期精品玉器166件(组),分“崇礼”“尚美”“天趣”“琢磨”四个单元,展出琮、璧、玦、柄形器等玉器精品,向公众生动全面地介绍了先秦时期宝鸡地区复杂的社会关系,展示了本地玉文化的独特魅力,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。

  走进展厅,玉鹿回首张望、玉龟缓步攀爬、玉虎奔跑向前、玉蝉低吟浅唱……一件件栩栩如生的动物玉雕在灯光、投影、手绘等方式的烘托下,如同精灵一般,“活”在了三千年前的周原大地上。细观这一时期出土的周代玉雕,可以发现,西周时期制玉多为片形结构。这是因为,当时的统治者以商人亡国为借鉴,拒绝奢靡之风,崇尚节俭治国。这种执政理念直接反映在器物上,就是周代的纹饰不及商代的繁缛,归于简洁朴素,所以素面片状的玉器大量增加。

  为了让这些玉雕更加鲜活,匠人必定雕琢一番,所谓“玉不琢不成器”,只有细细“琢”出来的玉器作品才有生命力。因为玉的美必须经“切、磋、琢、磨”的繁复工序才能焕发,所以《诗经·卫风》的一首诗中写道:“有匪君子,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。”据专家推测,古代匠人在治玉过程中,可能先以管具制料,再以线具、片具等工具制作完成。另外,从玉雕作品的口鼻部“中间宽深、两端尖浅”的特征来看,可能是用砣具制作而成,以阴刻的细线显示了动物肌肉的线条流畅,看起来活灵活现。

  石之美者寓意美好“话”吉祥

  古人认为,玉是上天的恩赐,能够联通天地,将生动的图案雕琢在玉器之上,蕴含吉祥寓意,俗语“玉必有工,工必有意,意必吉祥”就是对玉雕中吉祥图形特征的高度概括。

  自古以来,匠人以刀为笔,来勾勒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。早在史前时期,古人就已熟练掌握了一套虽然原始简陋,却娴熟精湛的琢制玉器的技术。在考古发掘中,曾发现一些原始治玉工具,以及琢制玉器时废弃的边角料和留有加工痕迹的玉器成品。据推测,古时的治玉工序分为采玉、开眼、解玉、钻孔、打磨、镂刻、抛光等。

  在宝鸡地区出土的大量玉器中,动物造型的玉雕占有很大比重。据了解,动物玉雕最早源于新石器时期,它的题材则是当时的部落图腾。拿龙凤图案来说,它们起源于我国原始氏族社会的图腾崇拜,龙图案形体的基调就是蛇,而凤的基调就是鸟,这可以从商周两代的玉器和青铜器的造型与纹饰上得到进一步证实,商周时期,象征权威的龙凤玉雕大量出现,从造型到纹饰上都别具一格。

  商代的玉雕龙凤形制厚实古朴,线条简拙粗犷,一般龙的造型作环曲状,头部和尾部靠得很近,有时甚至相接。到商代晚期,玉龙的造型逐渐趋向繁复,背部开始出现脊齿形图纹;西周早期的龙凤继承了晚商的风格,这主要是因为周和商原来有政治、经济和文化的往来,后来周武王伐纣灭商,不仅获得大量的青铜器和玉器,还有王室之玉料及琢玉、冶炼的工奴,使周代治玉得到人力、物力的加强和技艺的传承。在宝鸡地区扶风黄堆26号墓就出土过一件高4.3厘米、宽2.6厘米、厚0.2厘米的龙凤共体合雕玉佩,造型精美,令人过目不忘。

  早在仰韶文化时期,鹿纹、鸟纹、鱼纹和蛙纹合称为“四大图腾”,其形象取神勇、吉祥、多子之意。宝鸡国墓地出土的玉鹿、玉鱼、玉龟、玉蚕造型以写实为主,看起来生动且充满稚气。作为陪葬品,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也蕴含着祥瑞之意。古人认为,鹿象征福禄,龟被视为延寿的吉祥动物,鱼代表丰衣足食……

  有人说过,玉器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明史。在古代,玉被视为珍宝,取意吉祥美好;在今天,曾代表物质财富的各种古代玉雕被置于博物馆的展厅内,用无声的语言为人们讲述那些“黄金有价玉无价”的传奇过往。(王星)

标签
玉雕
玉文化
  • 分享:
(责任编辑:杭振中)
注: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,均为原作者的观点,不代表琢艺轩和田玉网的立场,也不代表琢艺轩和田玉网的价值判断。
上一篇:南越王墓玉材从何而来?来自新疆和田玉
下一篇:红山文化玉器特征详解

最新订制>更多

    新疆和田黄皮白玉籽玉挂件 观音 材质:新疆和田籽玉
    该观音挂件整体构图巧妙,雕工细腻,线条流畅。 观音像表情婉约慈祥,人物刻画传神,体态优雅端庄,典雅中透出慈悲的胸怀,象征观世音菩萨观察世间一切声音,普度众生,救苦救难。
    新疆和田红沁皮白玉籽玉挂件 玄之又玄材质:新疆和田籽玉
    “玄之又玄”出自《道德经》,“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”,意为“有”“无”,宇宙的起始和由来,幽远深奥,包罗万象,无可穷尽。
    新疆和田红沁皮白玉籽玉挂件 连年有余材质:新疆和田籽玉
    新疆和田玉籽料挂件 连年有余。玉质细腻,来自一位女士的订制。雕刻师随形施艺,采用浅浮雕之技艺,正面巧雕一条鲶鱼,背面为荷叶。正面鲶鱼跃出水面,旁边似有浪花翻起,整个画面充满勃勃生机和趣味,而荷叶正是依水而生,与鲶鱼可谓相得益彰。
私人订制
和田玉商城

专题

不七而玉· 方成金玉良缘国人自古以“七”为异。“七”,周期也。如月之阴晴圆缺,月初,上弦月,满月,下弦月,以七日为周期。
李武跃:披荆斩棘,迎刃而上创新高 祝丰: 不骄不躁,锐利前行 穆宇静:努力做最好的自己
扫描立减500

琢艺轩和田玉

英国皇家
宝石学会会员
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
业协会 单位会员
上海宝玉石行业协会
团体会员
苏州市玉石文化行业
协会 常务理事单位
穆宇静 上海海派
玉雕文化协会理事
穆宇静
浙江省玉石雕刻大师
上海实体店:上海市浦东新区含笑路80号 金鹰大厦B座701A
客服热线:雯雯:18964800520 小董:18021076681 小傅:13371864963
© 2005-2017 琢艺轩和田玉 版权所有 并保留所有权利。
本网站销售的所有商品均可提供鉴定证书 | 支持货到付款 | 七天可退换货
本网站接受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的监督
ICP备案证书号:沪ICP备11021495号